区情介绍

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幅员面积379平方公里,辖7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户籍人口约50万人,服务人口约70万人。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在西南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青白江区现在是中欧班列(成渝)始发地和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枢纽,是四川省唯一集“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于一体的对外开放平台。截至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联接境内外143个城市,成为全国开行质量最高、辐射范围最广、创新突破最多、产业带动最强的中欧班列品牌。

2023年,青白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4.1亿元、同比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14%。连续5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四项“全国百强”榜单,成为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截至2023年底,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2.5万列,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近3万列,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综合运行指标位居全国第1位。

四川天府新区是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1个国家级新区,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规划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核心区564平方公里,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32.8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2018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亲临天府新区调研指导,作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重要指示,为新区擘画出公园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天府新区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公园城市总体呈现。锚定70.1%生态空间,依托山水林田湖的自然生态肌理,发展形成“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多渠”的生态格局,构建起“大开大阖、显山露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开展全国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公园城市建设经验多次入选中国改革案例。

天府新区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内生动能加速积蓄。揭牌运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建成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实体化运行2个省级实验室,构建国省两级“2+4”大装置集群,推动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体系,聚力建设集“聚、服、展、孵”于一体的科创生态岛,引进“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机构27家,落户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引育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66个,汇聚“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979人,累计学历落户人数全市第1,“双创”示范基地多次获国务院通报激励。

天府新区坚持高端引领、重点突破,产业发展持续提能。推动成都科学城、天府总部商务区、天府数字文创城三大城市组团齐头并进,大力发展研发经济、总部经济、会展博览、数字文创、现代金融、都市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引进重大产业项目654个、总投资超7400亿元,新建产业载体1200万平方米、建成700万平方米,集聚新经济企业3.2万家,招引高能级总部105个,总部经济营收规模突破千亿,举办西博会等各类展会活动1147个,会展业总收入966亿元、办展办会面积全省第1。

天府新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获批自贸试验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投运中西部规模最大的展会综合体,建成中意、川港、蓉港国(境)别合作园区,推动天府保B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开行TIR跨境公路班列超2700班、货值超145亿元,与泰国罗勇府、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缔结友城。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携手市州打造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争取《四川天府新区条例》改革赋能,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

新都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区域面积496平方公里,辖9个镇(街道),常住人口近180万,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6.1亿元,是全国百强区。

历史文化悠久,建制于春秋末期,2800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更,拥有宝光寺、桂湖等名胜古迹,涌现出杨慎、艾芜等文化名人。

交通通达便捷,迈入了“双地铁”时代,成绵高速、第二绕城高速等多条高快速路贯通。

产业集聚发展,航空产业构建起飞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民用大飞机产业集群,以军民协同创新助力国家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科伦、华润雪花、可口可乐等龙头企业技改扩能、数实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网通产业龙头企业微网优联投产不到三年产值超40亿元,投资20亿元的二期项目产值将超百亿元。

创新资源富集,拥有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3所高校和201个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11个、院士工作站16个。

城市品质提升,依托传化物流、廖家湾等片区开发打造未来城市,建成七一·苏宁TOD商圈、天府沸腾小镇等消费地标,旱雪、马术、足球、轮滑、冰壶等特色体育串联成势,初步形成文旅、美食、体育、汽贸消费四张名片;拥有5家三甲医院,石室中学领办的悦动新城学校、龙江路小学新都校区等一批品牌学校即将投用,以满足常住人口需求为导向做优做强城市基本功能。

温江地处天府之国腹地,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发祥地,自古以“四河穿流、江水温润”而得名,素有“金温江”的美誉。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9.87万,是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西部投资潜力百强区,四川省首批人才工作先行区。

温江产业发展实力强劲。温江高起点谋划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姓温有据”的“3+6”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累计聚集药明康德、百裕制药、远大医药、默克生物等“三医”企业510家,诺森检验检测、以邦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685家,成都医学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综合竞争力、人才竞争力位居非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温江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产业建圈强链工作先进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获国务院表扬。

温江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拥有西南财大、四川农大、成都中医大等高等院校11所,集聚两院院士等高层次领军人才205名,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194个、公共技术平台42个、企业海外研发机构15个,设立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28个,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唯一布局的具备生物靶向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功能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温江,建设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创新成果“保驾护航”,为创新智慧兑现价值。

温江生活环境舒适宜居。域内两河穿流、六水成带、千渠纵横,167平方公里生态大公园生机盎然,698公里生态绿道串珠成链,城市绿化率达47%,先后荣获“联合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殊荣。拥有成都实外、成都东辰等3所全国百强中学,聚集华西医院等4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前海西南妇儿总院等16家特色医疗机构。将热爱生活的理想融入城市肌理,匠心打造高品质“留灯书屋”公空文化空间,建成国内最顶尖CBA篮球赛事中心,营建“两河一心”新潮消费带,在这里,安居与乐业完美相融,收获的不仅是事业有成,更是美满人生。

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幅员面积14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万,距离成都市区25公里,是成都北向交通门户枢纽,处于成德绵经济区中心、成渝经济区发展轴的西北区域合作中心以及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彭州打造“11236”(一轴一带双核三心六镇)城市空间发展格局,规划建设“3+2”产业载体,重点发展新材料、中医药大健康、航空动力装备、文化生态旅游及康养、现代都市农业及商贸物流等产业。2022年以四川省第三、西部第八的成绩晋级全国百强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市”“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四川最具投资价值潜力城市”等称号。

金堂地处成都东北部和成渝相向发展大通道,县域面积1156平方公里,辖10镇6街道3个省级园区,另有淮州新城委托金堂县管理,户籍人口89.3万人,常住人口81.2万人,以“成东中心、公园水城”为总体目标,加快打造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塑造“一心三城九镇”城市格局,高质量发展取得坚实成效。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0.3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位列全市第3。【2024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2亿元、增长6.2%,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87.5亿元,完成固投64.2亿元,实现社消零总额83.6亿元。】

绿色低碳产业主承载地:坚定“工业强县”,加快建设以绿色制造为龙头的“133”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00.7亿元。通威太阳能、巴莫科技等链主企业带动绿色低碳产业产值733.1亿元,产业集聚度超过90%,晶硅光伏、新型锂电产业占成都市总规模的50.3%。获评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入选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成功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巴莫科技建成全球首家正极材料零碳工厂。

淮州新城乘势崛起: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高标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68.35平方公里,尚有可建设开发用地41.32平方公里。建成全国六大救援中心之一的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全市唯一A1类通用机场—成都淮州机场两大功能平台,支撑安全应急、低空经济产业汇聚起势。成都国际职教城在校师生突破9万人、年均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3万人,产业空间足、承载能力强、功能配套优。

农业金字招牌响亮: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粮油生产大县,拥有金堂黑山羊、羊肚菌等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羊肚菌交易额突破80亿元、居全国第1,油橄榄加工量全省第1,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公园水城宜居宜游:北河、中河、毗河穿城而过、汇聚成沱江,素有“千里沱江第一城”的美誉。诞生贺麟、流沙河等名人大家,拥有毗河湾旅游度假区、五凤古镇、鲜花山谷等景区景点,“中国橘乡”“星光·1953”红色空间建成运营,成功举办12届铁三世界杯赛和成渝双城公开赛。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3天、排名全市第4。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中江是全国双百人物、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乡,隶属四川省德阳市。全县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134.3万。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等称号,入列首批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全省海绵城市示范县、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位列2023西部百强县第47位。

人文厚重的千年古县。有北宋四川首个状元苏易简为代表的铜山“三苏”、《资本论》中国首译者陈豹隐等名人名士,有“五庙南北塔”等众多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江手工挂面工艺传承千年,“一碗面、一座城”享誉全国。

区位突出的枢纽之地。位于成渝双圈主轴线、成都一小时经济圈,距成都仅66公里,境内5条高速穿境而过,通车里程136公里,位居全省前列,1.5小时可达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3小时可达西安、重庆等重要城市。

资源富饶的优渥之域。全县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达50平方公里,是“成都三绕”内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天然气探明储量超4000亿立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人境相融的宜居之乡。东枕龙泉山脉、西接涪江水系。“一平二坡七分丘”的地形地貌孕育出山水相融、河湖交错的自然之韵,是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城市。

基础扎实的活力之城。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66.1亿元,增长6.1%,生产总值在全省18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39位,位列“西部百强县”第47位。拥有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清洁能源的“2+1”工业产业体系,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上半年,全省146个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监测排名,中江排13位。

大英县成立于1997年12月,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幅员面积701平方公里,辖9镇1街道,共168个行政村、29个社区,总人口51.50万人。这是一座人文璀璨之城。大英是古郪国文明的发源地。卓筒井是“世界石油钻井之父”,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市唯一获评“双国保”的文化遗产。这是一座物阜民丰之城。境内盐卤、石油、天然气等储量丰富,油田闭合面积5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超万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的盐卤储量达500多亿吨。农业基础良好,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这是一座衢通八方之城。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金分割点,距成都仅114公里、重庆160公里,沪蓉高速、遂渝高速穿城而过,成渝高速铁路、达成铁路横贯全境,涪江、郪江水路通航里程达100余公里。这是一座秀美繁荣之城。先后获得联合国环境基金会“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奖”、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县城以及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等殊荣。这是一座人才济济之城。构建极具大英特色的“1+3+N”人才政策体系,制定“人才强县实施方案”“政招企用”等重大人才政策50余项。建成青年人才之家、高端人才服务中心等阵地,创新构建“人才服务联盟”,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吃住行游购娱服”个性化服务,为人才提供人才安居、人才疗养、人才体检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乐至—开国元勋陈毅元帅的故乡。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都市圈“三圈叠加之地”,渝蓉高速、遂资眉高速、成资渝高速穿境而过,成达万、成渝中线两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在乐至交汇设站,正加速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先后被评为全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中国黑山羊之乡”“中国桑都”等称号。